鲁班培训-建筑执业培训领航者!

郑州 |洛阳 |新乡 |开封 |安阳 |南阳 |濮阳 |鹤壁 |加入收藏 |网校入口 |集团官网

新闻资讯
业务中心: 0371-55696552
18037153049

中小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困境与对策

近年来,江苏省中小建筑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呈现较为活跃态势。从镇江建筑业开拓国际市场总体发展态势来看,起步较晚,没有形成规模,力度不够,仍举步维艰。
 
一、中小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困境
1.缺少较为完善的针对中小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宏观政策上的指导和服务体系。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不少相关文件,提供了一些服务,但针对性不强。
2.企业自身缺乏主动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怕担风险。不少中小建筑企业常常被一种错误观念所困扰,认为从事国际化经营风险大,比如政治风险,一旦当地发生政变,境外施工企业会受到影响,目前在一些政局不稳、治安较差的国家和地区人身安全如何得到保护 ;劳工问题,当劳资发生纠纷时,在国外处理此类问题难度较大,等等。中小建筑企业资金少,没有抗风险能力。正因如此,所以将开拓国际市场的任务期望于大企业,许多中小建筑企业在这样的惶恐中错失了许多良机。
3.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和先进开拓手段。国际市场千变万化,具有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很多中小建筑企业缺乏获得最新国际市场的信息手段和渠道,缺乏对东道国的商务法律、经济和人文的信息了解,特别是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信息,不能与国际市场及时沟通,严重阻碍了中小建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进程。
4.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技术创新能力低。人才竞争是一切竞争的基础,对于中小建筑企业来说,国际化经营最缺的是人才,如报关员、报验员、翻译、外经谈判人员,具有外语能力和国外施工能力的项目经理等,再加上中小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设备比较陈旧,这些都是中小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瓶颈之一。
5.缺乏资金、融资困难。这是一个最主要问题,银行出于降低信贷风险考虑,对中小建筑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更为严格,必须用土地房产作抵押或提供连带担保,绝大多数中小建筑企业很难达到银行信用评价的体系要求。同时,随着我国银行商业化、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银行对风险考核非常严谨,控制手段非常严格,再加上中小建筑企业规模小、负债高、实力弱等原因,要想找到有效的融资平台比较困难。
 
二、推动中小建筑企业“走出去”的对策
中小建筑企业在战略上必须从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省市建筑企业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经验,全面考虑企业经营规模和能力及国际市场的机遇,制定完善推动中小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对策。
1.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对中小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政策的完善与指导,简化审批程序。政府要指导中小建筑企业境外的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承包等专项规划 ;加快完善、出台有关中小建筑企业境外融资、工程承包、劳务合同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尤其要改革项目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对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要采取一次审批多次有效的政策,加快审批办理速度、延长护照有效期、放宽外汇限制。同时有关部门要根据中小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自负盈亏的特点,减少针对企业在外汇使用、汇出等方面的限制,避免管理上的“一刀切”。
2.搭建中小建筑企业“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为“借船出海”、联合联盟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契机。许多中小建筑企业相当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相关信息与专业知识。因为国外的商务环境、法律法规、人文习俗等与国内不同。特别是有些发达地区,环保、节能、融资和信息化科学化管理等方面要求非常高,几近苛刻。如果不精通国外市场的“游戏规则”,照搬国内招投标与施工管理经验,很可能“水土不服”,甚至折戟沉沙。作为行业协会,要利用自己的服务平台,通过网络、简报等多形式进行介绍,定期组织合作交流,签署相关合作意向协议,特别是在项目洽谈等方面提供支持,做好“红娘”。有对外贸易承包工程经营权(资质)的中小建筑企业,一方面可在熟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设经营分公司,量力而行,自找业务。另一方面应主动与央企及知名跨国公司联盟,多方位与国家驻外机构、知名设计院、承包商保持经常性的交往,了解国际承包工程地区经营动态,使国外市场开拓始终处于信息反馈快、联系渠道畅通的良好状态,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决策水平、降低经营风险。
3.建立健全境外投资、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保护机制,与企业自身严格管理相结合。首先,作为政府层面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和完善对境外投资的政治风险担保制度,对到非洲、中东等政治风险大的地区进行投资、施工的建筑企业不能采取消极的方式,而是要主动提供担保以减少风险,还要着手构建境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从源头上降低建筑企业遇到风险的可能。其次,从企业自身层面应注重对出国劳务人员培训和素质选择,人人签订严密规范的合同至关重要。出国劳务合同签订的条款必须规范、有法律依据,明确待遇、明确约束规定,政审到位、保证金缴纳到位、技能培训考核到位。要加强对出国务工人员对当事国风土人情、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习教育,否则稍有疏忽,在国外出现一些不良小事却很难处理。所以,对出国劳务人员要进行封闭式管理,在一些政局不稳、治安较差的国家和地区,绑架等人身安全是面临的首要问题,企业自身要建立严格的防范制度,施工人员不得擅自离开施工区域,确保人身安全。
4.加快中小建筑企业国际经营相关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注重技术创新和先进施工设备的投入。尤其要加快引进和培养既有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又有谈判、编标、投标、索赔和组织管理能力的经营技术人才、项目管理和翻译人才等,可采取引进与校企联合办学培训等形式加以解决。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进模式,多渠道培养和建立起一支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可根据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需要,建立人才国际化交流平台,吸引海外人才加入到建筑企业国际化行列之中,为做大海外市场奠定人才基础。作为中小型建筑企业要在国外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还必须加大技术开发经费的投入,制定激励技术创新的责任制,并积极吸收社会科技力量,以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共同推进技术创新,进行设备更新,增强国市场的竞争力。
5.增强中小建筑企业的融资能力,加大对中小建筑企业“走出去”融资的政策扶持。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一些地区近年来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但力度不够。因此,要推动政府建立健全中小建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担保机构和服务体系。如建立各种咨询机构,提供经营、财务、融资方面的服务 ;建立完善资信和项目的评估机构,对中小建筑企业的财务、信用、业绩等合理评判 ;加强中小建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使中小建筑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 ;同时,中小建筑企业也要树立信用意识,及时将企业经营和资金运行实际状况向银行反馈,增进相互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 ;对有实力的中小建筑企业,如果已达到国家规定的“发行公司债券的条件”,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尤其要建立健全中小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政府支持体系。概言之,要对“走出去”的中小建筑企业的信贷、境外投资优惠贷款。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要努力将分支机构设到境外,及时为建筑企业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改进对境外投资、施工建筑企业的授信政策,对所有建筑企业一视同仁,积极推进和改善买方信贷政策,促进中小建筑企业轻装上阵。
6.中小建筑企业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注重“走进去”,实现要素资源的属地化。要注重利用当地质量较高的人力、物力资源为我服务,尽量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出去”与“进去”只有一字之差,中间却隔着两扇门。海外资源调配、材料采购、劳动素质与国内完全不同。国内项目工期紧,可以从全国调兵遣将也能应付自如。可海外市场,国内员工签证难,物资材料报关海运周期长,不少施工装备还要求有指定资质认证,想把国内建筑行业通行“大会战”搬过去,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发挥中小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实行属地化管理,使当地资源利用最大化,建立当地战略协作伙伴,才有生命力。例如,镇江建工集团在承包俄罗斯巴塞尔水泥厂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变更增加工作量较大,原先派出钢结构施工力量很难按期完成钢构施工任务,如当时从国内再派遣施工人员,签证、配额等审批手续繁多,而且,仅为此增派工人出国时间不太长,显然会加大工程成本。为此,该集团利用当事国资源“借鸡下蛋”的方法,既保证了工期,又节省了施工成本。由此可见,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学会用当地资源,形成用当地人管当地人、办当地事的新模式。
 
尽管中小建筑企业“走出去”是个艰难的过程,存在物流成本较高、商务专业人员等国外经营人才相对比较缺乏等难题,经营承包也有一定的资金风险,还有许多“功课”要做,但作为中小建筑企业,要加速自己做大做强,就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走总承包、多元化发展之路。

在线客服
郑:1991460761
孙:985206900
许:3236129661
杨:2841826762
赵:2381313085